书法家 张来有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zhanglaiyou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张来有动态 正文内容
尽善尽美 大道自然
2016-03-29    浏览(2316)    作者:刘永林    来源:书法家 张来有 官方网站

尽善尽美  大道自然

——记当代中国书法家张来有

2010年重返北京时认识了经营歙砚的裘老板。裘老板名永华,在临街租间店铺。店里除了砚台以外墙上还挂了一些字画。一天晚上我逛到他的店里,见到墙上的一件书法作品,是幅小楷作品。小楷写的端庄清正。整幅作品雅而不俗,有一股气场深深地吸引了我。看落款作者名张来有。因长期在贵州山区,没有接触过多少名家,对张来有先生的名字还不是很熟知。但先生所写的作品,章法布局、笔划的提按都很有特色,能写到如此者必是大家。果不其然,经裘老板介绍得知,张先生是一位来自天津的书法家,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书法写得很好,擅小楷。曾在全国各种展览上获奖。此后,虽没谋面,但来有先生的名字却深记心中。佛家讲缘,缘分很奇妙。不久的一天,竟在裘老板的店铺里与来有先生不期而遇。先前我多次在心中揣摩先生的形象,也多次在心中与先生神游已久。见到先生本人与我心中的想象差不多:中等身材,质朴而友善,目光睿智,气质高雅谦和,没有造作与装腔态度,坦然而亲切。受先生气质感染,我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,像两个老朋友一样,我感觉很投缘。从此,我们真的成为很好的朋友。经过交往,有幸见到来有先生的创作过程,聆听先生对书法艺术与人生的论说,我更加对来有先生产生敬佩之情。总想说点什么,写点什么以抒发我对先生的感想,只是觉得自己学识浅薄,对书法艺术又不是很懂,迟迟不敢动笔。但又一想,我们既然有缘,我就写一点我对先生的人生对艺术的认知,写得好与不好,就算仁者见智吧。

张来有,天津人,青年时正逢激情燃烧的年代。18岁便响应毛主席的号召,满怀豪情下乡到内蒙古。在呼伦贝尔广袤的大草原上插队落户,同时也放飞着自己的梦想。是广阔的草原给了他豁达的心胸和奔放的性格。他也把整个青春献给了草原。来有先生对草原怀有深深的情感。时至今日朋友相聚,酒过三巡,他依然会满怀深情地清唱起草原的歌。从他的脸上、眼睛里我们都能看到青年时的激情又回到了来有先生的身上。

谈到练书法,来有先生给我讲起了当年的故事。1971年他被选调到乌兰浩特进城当了工人,后来结婚成家。1979年有了长女。那时,爱人是厂里的基层领导经常带领工人加班,有时到深夜才能下班,孩子也要带到厂里放在厂里托儿所。当时厂里也没有班车,市里夜里又没有公交车,爱人也不会骑自行车,每天上下班都要接送。当时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,到晚上十点就没有节目了,又不敢睡觉,恐怕睡着了爱人和孩子回不了家。于是,从单位找些报纸每天晚上坚持练字。就这样练起了书法,这一练就是几十年,割舍不下。

那时的来有先生很喜欢颜体字。在颜真卿的《多宝塔》《勤礼碑》《大麻姑》等帖上用功颇深,达到了入迷的程度。现在谈到临帖时,他总会说:“在临帖时一定要严肃认真,一丝不苟,又要放松心态。下苦功夫,心追手摩,务求形似与神似。”来有先生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喜爱,再到学习研究,得到了很深的启发。要写好书法必须要有全面的修养与实践。为此,他在学习的同时,走出去与天地,与自然交往,从中感悟书法的神趣。

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元素之一,它不但有书法情感、传递信息、纪实、记事等功效,还负载着精神与自然,心灵与人文,生活与情感,有形与无形,玄妙与质朴等诸多因素。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,办公室自动化取代了手写,大众书写的汉字已不再流行。在这种大背景下,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与认知更加关注。汉字的功能性已被人们渐渐忽略,而汉字的原有艺术性与精神性越来越显现出来。比如汉字里面的抽象性,文字的象形情。还有汉字里有阴阳,有天地人鬼神,有金木水火土等等。随着书法家所运用“侧、勤、努、燿、策、掠、啄、磔”等技法书写时,注入了很多精神与情感,使书法艺术更加神秘与玄妙。书法艺术从汉字的形成到历朝历代书法家的规范,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、约定俗成的章法与技法。一旦成法,就有一定的约束。如欲左先右,欲下先上,无垂不缩,无往不收,藏锋收笔,左右呼应,一波三折,结体稳重。这些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,也是志士仁人对自然的感悟。所以,历代文人书家都能自觉遵守此法理。如果不能遵法、字法,就是没有修养不成体法的乱写。更不能成为书法艺术。在书法艺术的长河里,不学法,不用功、欠修养、少文气的流行书风,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掉,而励志若学,勤奋用功,交化品德厚重的书法艺术必定会沉淀下来,流传于世。

作为一个有作为的书法家。来有先生深深地感到:书法不但要字内技法娴熟,更要多在字外下功夫。所谓字外功,大而言之就是书家的人品和修养,也包含了书家的性格,人生态度,眼界与品位等等。正所谓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是也。为此,来有先生读了大量文学与诗词,圣典与史书。通过学习不但充实了文化底蕴,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,开阔了眼界,书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。他先后参加了全国各种书法展,并多次获奖。《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书法展》、《1992年内蒙古“杏林杯”国际书法篆刻大展》获优秀奖、《1992年内蒙古“草原情”全国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大赛》获优秀奖、《1992年天津“杨柳青”国际年画艺术节春联大赛》获优秀奖、《1992年北京“成吉思汗箴言”蒙汉兮壁书法展》、《1993年郑州“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”》、《1994年河南“黄河杯”中国书法大赛》获铜牌并赴新加坡展览、《1994年湖南“土地杯”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大赛》获特等奖、《1997年四川省“白帝杯”全国书画篆刻大赛》获优秀奖、《1997年河南省“翰园杯”书画大赛》获三等奖、《1998年常德“桃花源”中国书法篆刻小品邀请展》、《2006年参加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》。被中国书画艺术协会、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、世界书画艺术鉴定中心、中国民族书画院评審评为《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》并授予《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》、《2007年广州“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”》、《2011年北京文化部“龙行天下书画展”》。其艺术成就已被收录《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》、《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润格大全辞典》、《艺术家档案辞典》、作品被收录《名联颂中华》、《名言书法大典》等。

来有先生不但在书法上注重内外兼修,更是一个智者。早在80年代来有先生在《人民日报》上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发表的文章。那是一篇关于人才学的文章。其中有一个小标题,时至今日他还能记得,标题是《学林探路贵涉远,无人迹处有奇观》。通过读这篇文章他领会到学大众都看好的热门学科,不如学大众不太关注但适合自己的学科。通过努力定能打开一条自己要走的路。几十年的书法艺术探索,来有先生觉得小楷很适合自己。于是,他就暗下决心在小楷上深入研究。他也知道不被众人看好的路必定会更加坎坷,更加艰辛,所需的功夫也就会更大。来有先生是一个有胆识、有毅力的人,他以研究的精神,以传承开拓的精神,用十年时间临习了王羲之《黄庭经》、《乐毅论》,钟繇的《宣示表》,王献之《洛神赋十三行》,钟绍京《灵飞经》,赵孟頫《汉汲黯传》,沉度的《静斋箴》,文征明《醉翁亭记》,汪士鋐《文赋》等600百多种历代小楷。

小楷是以点画精妙,起顿分明,结构匀称,法度严谨,章法整齐,规范有秩而为人所青睐。它真实地反映了汉字艺术的审美情趣,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庄重仪表,处世哲学。小楷又是最见功夫,最不容易写好,成为大多书法家敬畏的书体,稍有学习,不敢深入。因此,小楷已经很少有人深入研究,能写好的也不多。写小楷时一定要先静心凝神。唐李世民《笔法诀》云:“夫欲书时当收视反听,绝虑凝神,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”。写小楷时一定要心不忐忑,笔不局促,目不旁视,耳不旁听,心静方能收心,收心方能静气,静气方能指腕相合,指腕相合方能笔划稳重,笔划稳重气势才能流畅,即所谓心法摄于手法是也。这样无论用笔、结字、章法都能自觉的统一起来。这样才能写出焊好的小楷作品。通过长期修炼静气,人也会达到安稳、祥和、高雅的境界。来有先生经过多年的研习与修炼,在心法与手法上都有了深深的感悟。90年代中期他又开始专修清代刘墉小楷,刘墉是清朝大吏,官至宰相,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清代大书法家。清•徐珂《清椑类抄》中云:“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,清庙堂之器,惟为一代书家之冠。”刘墉经历了“康,雍,乾,嘉”四代。其主要生活在乾隆时代,当时书法正推崇董其昌、赵孟頫的书法。青年时的刘墉也受其影响,在此二人身上也下了很多功夫。中年以后刘墉以渊博的学识,娴熟的书技,不甘栖息于赵、董的风流之下,转而对唐•杨凝式,宋•苏轼等诸家深入研习。清•包世臣《艺舟双楫》中称刘墉:“少习香光(董其昌),壮近坡老(苏轼)。七十后潜心碑版。”正是壮学坡老,使得刘墉一改赵、董的柔媚之弊,以雄心大略开创了自己力厚思沉,圆融静穆的高雅书风。不但改革了当时书风,也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清•张维屏《松轩随笔》中巴刘墉书法评为“貎丰骨劲,味厚神藏”。来有先生正是发现了刘墉书法的这些优点,进而专研其书。也写出了自己的清正祥和,厚拙素雅的小楷作品。他也曾用了几年的时间,创作了100多万字的小楷长卷。其在书法上用功之深,毅力之大是其能达高雅书境的必然结果,也为后来能成为书法大家奠定了基础。

来有先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学者型的书法家,不但要书艺、文采精湛,还要在内心树立一个道德典范。宋,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录》云:“人品既以高矣,气韵不得不高,气韵既以高矣,生动不得不至。默契神会不期然而然。”这里面就讲的是人品的重要性。各行各业人品不好,靠欺骗,也有可能升官发财,唯独艺术之门类,人品不高,难为大家。古人云:“诗为心声,书为心画。”人品的高低所显示出来的“心画”就有高低。历代文人雅士崇尚修身养德,养浩然正气,心正则笔正,笔正则作品正,正大厚德的作品才能流芳百世,才能被世人欣赏。我们品读来有先生的书法作品一纸浩然正气扑面而来,其章法布局合理,字体结构稳定,法度严谨,规范有秩,整体雅典文秀,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息。透过作品我们能看到作者写字时的情景,平心静气,不急不躁,聚精会神,体态放松,如同练太极。这样的好心态,不但能写出好的作品,还能陶冶身心,不但修炼了自己的道德情操,还会影响世人。来有先生以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,向世人展现了“成教化,助人伦”的中华人文的大德,这也是历代志士仁人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。论语云:“子谓《韶》尽美矣,又尽善也”。来有先生正处在创作高峰期,我们期待来有先生在以后的生活与修养中,躬亲历德,严谨真诚,洒脱恬淡,厚拙质朴,学养与道德双修,书写出更能美化生活,更能陶冶人们心灵的书法大作,真正达到尽善尽美、大道自然。

2013年6月25日 夜 刘永林

作者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


标签: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